两会代表于会文: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 让环境失信企业处处受限
来源 :成都商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8-03-06 09:59
打印
成都商报:今年全国两会,你带来了哪些建议?
于会文:从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安全角度出发,我建议加快能源结构改革,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细化“煤改气”“煤改电”配套政策,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同时,针对企业环境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仍然不高,违法失信行为仍然存在等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
成都商报:目前,四川、广东、重庆、河北、辽宁、安徽等省份在地方性环保法规或省委文件中对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已作出明确规定,你认为环境信用体系具体怎么建?
于会文:我认为扩大评价覆盖面非常重要,可以将环保部每年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地方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重污染行业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企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上一年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和被处以行政和刑事处罚的企业,强制纳入评价范围。同时,构建自动评价平台,强化社会联动机制。
成都商报:建立环境信用体系,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于会文: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将实现多部门联合奖惩机制,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将通过政府网站或其他便于公众知悉和查询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并同时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鼓励征信机构依法采集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企业环境信用多部门联合激励、惩戒,依法依规对环境信用不良企业给予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让环境守信企业处处得益、失信企业处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