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优良的营商环境已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近年来,榆林高新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从关键环节入手,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制度机制,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致力于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营商环境不断提质增效。
聚焦新能源需求
打造便民服务新样板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充电设施报装方面的“堵点”“难点”逐渐凸显。榆林高新区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将完善充电设施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精简报装材料、压减审批环节,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既满足了群众绿色出行需求,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在居住区充电设施布局上,榆林高新区分类施策。新建住宅小区和具备安装条件的存量居住区,实现充电设施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全覆盖,确保表后桥架及线缆敷设至每个停车位,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逐步构建起“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而对于安装条件不足的存量居住区,综合考虑车位现状、消防人防要求等因素,借助街道社区的网格服务,推动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有效盘活现有资源。
在用电报装服务上,榆林高新区落实“首问负责+容缺受理”机制,将充电设施报装“多项事”整合为客户视角的“一件事”,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大力推广“线上办电”,工作人员在接到报装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主动联系用户,对具备条件的当场完成电表安装,真正做到“一次都不跑”。
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方面,通过推广典型设计、建立标准物料库等举措,创新施工模式,大幅压缩工程周期。办电报装结束后实行“三问三答”回访机制,实现了充电设施类工单“零意见”,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精准施策解难题
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要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榆林高新区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审批等难题,推出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初创阶段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贷款担保不足等瓶颈。榆林高新区相关部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企业困境,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不仅为企业落实项目建设贷款,还争取到1800万元贷款贴息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笔贴息贷款对项目开工至关重要,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该公司总经理刘春感慨道。
除了资金支持,榆林高新区还着力破解企业办事难题,梳理出“企业开办”“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大幅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依托线上平台优化办事流程,组织开展“一把手走坐窗口”“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增设特色服务窗口,让政务服务更便捷高效。此外,设立7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帮助4家企业获得2293万元贴息贷款,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推行“保姆式”服务
护航企业落地生根
为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榆林高新区推行“保姆式”服务,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全程护航。
走进陕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榆林高新区营商办工作人员正在了解试生产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作为外地企业,初到榆林时对业务部门不熟悉,办事不便。榆林高新区推出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帮企业解决了项目立项、土地报批、用水用气用电等一系列问题,保障了项目顺利建设。
榆林高新区制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实施办法》,帮办团队协助企业整理材料、协调部门沟通,让原本繁琐的手续办理更高效。同时,推出“产业项目服务一本通”,将能化项目18项前期审批手续分阶段梳理,详细指引各环节流程、要求和责任部门,实现“材料准备一本明、投资步骤一本晓、承接部门一本清”,有效提升项目落地效率,推动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加快建设。
记者 陈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