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陕西榆林)官方网站!

信用中国(陕西榆林)

credit.yl.gov.cn

榆林市2018年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来源 :榆林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9-01-23 16:30 打印

 2018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保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全力推进全市阶段性重大事项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一个又一个城市名片,让塞上古城更有气质和魅力。截至去年12月底,市政公用项目完成投资19.08亿元,棚改兑付资金15.56亿元。


       规划引领 全面推进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城乡建设,科学规划是引领和关键。去年,我市高标准推进第五版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城市设计纲要编制,《榆林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科创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高新区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与上海同济大学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城市规划长期跟踪服务机制。

 同时,我市全面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管控,实行城市规划“一支笔”管理、一套系统运作。坚持阳光规划,所有建设项目实行批前网上和现场同步公示,实施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制度,将建筑外立面色彩和城市景观效果作为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重点,确保建筑风格、造型、色彩与周边环境融洽协调。

 科创新城是市委、市政府为打造最具影响力城市提出的百年战略。去年,我市积极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围绕“生态、人文、宜居、科技、创新”的规划定位,全面启动科创新城建设工作。其间,累计征回土地6493亩,体育中心、会展中心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完成榆林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招标工作,北师大附中合作办学项目已初步选址;开展科创新城至榆阳机场快速干道等6条主干道路建设外业选线定测等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供水、供热、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前期工作。

 去年8月2日,榆林建筑史上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标志性工程——“四馆两中心”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榆林城市发展跳出传统城市发展窠臼,转向挖掘榆林城市历史底蕴、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目前“四馆两中心”项目有序推进,计划2019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0年底完成室内外装修和室外铺装工程,2021年上半年试运行。同时,我市还全面完成榆林万达广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全新的购物休闲场所,引领高新区打造高品质商圈。   

 内外兼修 精细管理 全面提升城市颜值

 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去年,我市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续建项目中,长城北路改造等11个项目完工,迎宾大道西段等7个项目施工;新建项目中,七中天桥等4个项目施工,兴中路等5个项目即将招标。推进市政公用设施项目方面,巷道和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城市排洪改造、上郡路垃圾压缩转运站完工。

 为增强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味,去年我市以打造“大水、大绿、大景观、大生态、大文化”的城市园林格局为总目标,持续打造城市公园体系。道路绿化、城市出入口绿化提升、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北段)、大墩梁森林公园绿化及园路完工;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南段)施工,榆溪河生态长廊北段(西岸)等7个公园推进前期。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39%、绿地率达到3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58平方米。

 如何才能让老城区特别是棚户区和古城重新焕发活力,成为近年全市上下广泛关注的民生话题。为此,我市专门成立榆林古城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古城保护建设管理(筹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聘请国内一流团队编制规划,固定专人多次对接中省文物部门报批手续。其中,《榆林古城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榆林卫城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广榆门(北门)改造完成房屋拆迁45套,修复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待批;东城墙全段修复保护方案通过中省文物部门批复;南北段和西城墙正在编制修复报批方案;城墙恢复段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目前东城墙内完成98%的征收工作,北城墙、新建路至财校内外完成80%的征收任务。

 此外,我市还积极落实货币化政策,最大可能性让利于民,强力推进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其中,2015年实施的3个项目,剩余45户进入强制执行程序。2016年的4个项目,3个正在推进剩余78户及公房征收。2017年实施的文化路西棚改项目一个地块开工,榆溪河西岸棚改项目S2地块和常乐北路基本完成征收工作,科创新城榆横五路完成调查摸底、方案审批,正在推进征收。2018年实施的文化北路两侧,财政已审核通过2019年第一批债券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