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陕西榆林)官方网站!

信用中国(陕西榆林)

credit.yl.gov.cn

榆林市马红飞等6人候选7-8月“陕西好人榜”

来源 :榆林文明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18-07-20 11:07 打印

 由中央文明办、陕西省文明办举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7月份网络投票工作已经开始,我市助人为乐好人马红飞,诚实守信好人吕世春,见义勇为好人白治年,敬业奉献好人杨国丽,孝老爱亲好人蔡强,自强励志好人李向阳候选2018年7-8月“陕西好人榜”。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以下方式为我市7-8月“陕西好人榜”候选人进行投票和点赞,同时登陆线索平台官网(http://haoren.dc.10086.cn/),推荐身边好人事迹,踊跃参与好人评议和事迹传播。

  附好人事迹

 马红飞,男,1975年2月生,榆林市绥德县辛店超限站站长。

 连续七年,马红飞对枣林坪镇张山村的残疾人郝志虎与他86岁的母亲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帮助,鼓励他们坚强地生活下去。2017年绥德“7.26”抗洪抢险中,马红飞不顾居住在受灾区的老母亲与孩子,带着抢险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重灾区抢险救灾,坚持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始终坚持在清淤救援的最基层,全力以赴,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

 2013年,被陕西省公路行业路政治超“抓规范、提水平、促安全”活动中评为先进个人,2017年,被榆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第五届“榆林好人”。

 吕世春,男,1950年7月生,榆林市绥德县个体手工业者。

 吕世春从17岁开始到现在,用50年时间钉了2万多杆“良心秤”。他的秤用料考究,秤杆是用山西的上等栒子木制作,经过3年晾晒,只有干透了,做成的秤杆才不容易变形。制作一杆大秤需要18道工序,制作称黄金、贵重药材用的小戥秤需要2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他都一丝不苟。老吕曾经从河南购买了一批半成品,发现秤星安装得不工整,就全部拆了返工。曾经有很多商贩想花大价钱,请他做“亏心秤”,都被他严词拒绝了。他发誓一辈子绝不做一杆“亏心秤”!

 他注重家庭教育,为了让孩子们上大学,他卖掉了用半生积蓄买来的4孔窑洞。尽管生活如此窘迫,他依然不忘初心,诚实本分地钉着每一杆秤。

 白治年,男,1983年9月生,榆林市子洲县住建局市政管理所副所长。

 2017年7月26日,子洲县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7月27日11时,马蹄沟镇一道街的洪水刚刚退去,曹本金老人外出途经马蹄沟镇一道街改造建筑工地附近时,因为不明地形,意外身陷淤泥之中,老人努力挣扎着往出走,但在深达两米多的泥潭中,老人越是挣扎,反而越陷越深,不一会儿,淤泥已经漫过腰部。

 就在老人焦急恐慌、体力透支,身体不断下陷的时候,恰好被巡视工地的白治年发现。白治年看到这一情况后,不顾安危,勇敢闯入泥潭,对老人展开施救。白治年将老人奋力拖出泥潭,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无法脱困、深陷淤泥,要不是闻讯赶来的群众将淤泥已经漫过胸部的白治年救出,后果不堪设想。

 杨国丽,女,1972年3月生,神木市第五中学教师。

 1992年,只有二十岁的她被安排到最偏远穷困的刘家畔村小学,独自撑起了停学15个月的农村小学。当时小学条件落后,只能开复式班,16个孩子分布是五个年级,所有课程由她一人教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其中有3个留守儿童,她们离家比较远,与杨国丽同吃、同住,她经常为孩子们洗衣服、洗头发,还把自家妹妹的衣服拿给她们穿。二十多年来,她资助了46名贫困学生,累计达八万多元。

 蔡强,男,1993年4月生,榆林市子洲县李孝河乡罗小台村村民。

 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1爷爷在山上劳动时不慎坠入深崖,虽然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卧床不起,后半生只能在床上度过,让这个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2013年他承担起了照顾爷爷的重担。为了给爷爷治病,蔡强的两个叔父不但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的积蓄,而且欠了一大笔债,生活也是十分困难,真是苦不堪言。他每天给爷爷洗澡、翻身,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不留神让爷爷生了褥疮,为了让爷爷能够更好恢复。蔡强绞尽脑汁,自己动手制作了辅助器械辅助爷爷锻炼身体,虽然十分原始,但很实用。

 李向阳,男,1979年3月生,陕西省向阳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15岁那年,父母相继去逝,留下他跟弟弟相依为命。2001年他跟弟弟下煤窑;2005年他从58个学生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煤矿安检员。2006年,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女神出现了,她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高材生。在她的支持与帮助下他去西安做羊毛衫生意,一年赔了七八十万。他没有倒下,他跟老婆先后来到海南,老婆上班,他摆地摊。随着人脉的扩张,他开始包工,13年包了大大小小85个工程。他富了,但他的心并没有富起来。想到老家的农民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毅然决定回家创业。他说“只要我李向阳有一分力量,就给他们出一分力。”他倾尽全部家产,东拼西凑,投资500多万,成立了向阳养殖有限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有9个村民加入了他的公司一起发家致富,20来个村民到他的公司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