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难处,能帮一点是一点”——“中国好人”胡拖莲的几个小故事
来源 :榆林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7 09:02
打印
今年66岁的胡拖莲,参加工作50年,也做了近50年公益。
多年来,她在工作中从不分分内分外,不计较个人得失,对荣誉主动让,对艰苦的工作主动上;在生活中乐于助人,以老大姐的身份关心身边的人,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人,遇到困难都会给予极大的帮助。她坚持帮扶弱势群体,累计向社会捐款48万元,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亲切地喊她“胡大姐”。
她就是“中国好人”获得者胡拖莲。
服务与捐赠“齐步走”
累计向社会捐款48万元
陕北的冬天寒风冷冽。1月10日,胡拖莲和队员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门口协助物业工作人员引导人们进行扫码测温,并对公共区域进行酒精消毒。如今,她已成为小区管理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这不是胡拖莲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就在前不久,她还捐款1万元驰援西安抗击疫情。多年来,胡拖莲都记不清自己捐了多少钱物、帮助过多少人,从失学儿童到留守老人再到困难户,大家都知道,有困难就找“胡大姐”。
“我一个字也认不得,但我就是看不得别人吃苦受罪!”胡拖莲告诉记者,这些年自己累计向社会捐款48万元。这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钱从哪里来呢?在胡拖莲的志愿服务小屋,墙上有张照片里藏着答案。
有一年,胡拖莲和队员们上台表演《红色娘子军》,演出很成功,但在台下她却“露馅”了。表演服里面的毛衣,一面开了个洞,一面缝了个补丁。有的队员不解地问,你捐款那么多,为什么不少捐点买几件毛衣?胡拖莲的答案非常简单,我省一点,就能多帮助一个人。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
郑海霞是小区的环卫工,丈夫患病卧床 20 多年,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胡拖莲了解情况后,从经济帮助到生活关心,心里始终惦记着郑海霞。“有东西常给我,冬天怕我感冒了,就给我买马褂、毛衣,胡大姐心太好了。”郑海霞感动地说。
1956 年出生于榆阳区的胡拖莲,1972 年参加工作,曾出演《红色娘子军》任指导员,先后 30 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曾获“省环保优秀妈妈”称号,多次被省妇联、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2010 年被中国环卫协会评为“环卫行业优秀人物”,2012 年被市慈善协会评为“慈善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女企业家协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的好事。”胡拖莲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多年来,她每年为榆林老干部疗养院打扫卫生,送生活用品;为孤寡老人、老红军和榆林聋哑学校捐款捐物;为残疾人家庭孩子、困难职工捐款捐物;为汶川灾区、玉树灾区等捐出不等价值的钱物。
做到三个“不能等”
爱心一直在传递
在胡拖莲心中有三个“不能等”:干事业不能等、孝敬老人不能等、教育孩子不能等。因此,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正是这种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2020年,以她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站建成,成员也由她一人发展到 30多人。在爱心的传递下,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帮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而胡拖莲还是穿着缝补过的旧毛衣,在传播和践行爱的路上义无反顾。
“我是一名党员,我舍的是一点钱,但得到的是精神支柱和动力。”胡拖莲说,好多人见了都给她竖个大拇指,自己将会把公益无怨无悔做到最后一天。
“善事不分大小,别人有难处,能帮一点是一点。”胡拖莲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在激励自己的同时,也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