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陕西榆林)官方网站!

信用中国(陕西榆林)

credit.yl.gov.cn

子洲县:民营经济激活力 产业振兴谱新篇

来源 :榆林日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05-28 09:24 打印

近年来,子洲县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1+双百+N”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产业模式、强化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2024年,该县新增市场主体1161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78%,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破题营商环境改革—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子洲县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制定《营商环境“6+1”新突破专项行动方案》,建立重点项目“容缺审批+并联办理”机制,将企业用水报装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160千瓦以下小微企业用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全覆盖。全年为2023年新入统企业兑现奖励资金117万元,发放融资担保贷款1790万元,减免各类费用128.75万元,市场主体满意度达98.6%。

同时,创新开展“第三届子商回归・创业兴县”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太原子洲商会等平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年引进省外资金4.83亿元、外资523万美元。该县与榆阳区签订“飞地经济”合作协议,规划建设1000亩产业协作园区,推动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立足资源禀赋,子洲县引导民营企业聚焦“一主三特”产业布局。在中药材产业领域,华润三九制药投资建设的GAP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天赐公司建成年加工万吨黄芪固体饮料生产线,新增就业岗位65个。超细白绒山羊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家庭牧场200余家。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投资2200万元拍摄的电影《李子洲》即将上映,革命舞台剧实现市场化运营盈利。馃馅产业通过“文化+旅游+电商”模式,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山地苹果产业创建高标准示范园1万亩,培育了长富2号、寒富、蜜脆、瑞雪、瑞阳、秦蜜等34个优良品种,带动果农人均增收6000元。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发展路径

在乡村振兴方面,子洲县构建“村企共建”长效机制,组织15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27个脱贫村,实施“千村光伏”项目带动110个村集体增收。创新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在38个村发展滑子菇、西红柿等特色种植,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全县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3场次,帮助2057名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建立防返贫救助基金,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55人次。电市镇普罗旺斯西红柿大棚项目,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0.8万元。

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

该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与山西现代功能食品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基地,引进生物药剂、中药材饮片等4家科技型企业。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建成55个数字乡村平台,“智慧广电+数字乡村”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在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方面,通过“引智回流”计划吸引32名子洲籍企业家返乡创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举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诊脉开方”子洲高质量发展;建立“政银企对接”,为11家企业授信2700多万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子洲县将继续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