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收了假红包钱却真没了
“说是转发给三个朋友就能领红包,但是转发后却又发现页面提示还有其他要求。”近日,宁夏银川市民虎女士收到一个朋友圈里转发的领红包微信,以为只要再次转发就能领现金了,结果折腾一番却什么也没得到,被实实在在地“套路”了一把。
刷朋友圈的人多了,各种骗局也层出不穷,诸如集赞领礼品、拼团购、投票、性格测试等链接接踵而至,殊不知这里头藏着很多猫腻,稍不留神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钱财就被出卖了。
案例一:收了假红包钱却真没了
不久前,银川市兴庆区的李女士收到一个微信红包,点开后有一个页面,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李女士回忆,她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输入了支付密码,没想到又收到了一条转账信息,提醒她微信钱包中的钱已全部被转走。
套路:这种伪红包其实就是一个超链接木马病毒。当用户点开红包后,系统就默认下载安装了木马病毒,这个木马病毒在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登录微信,盗取微信钱包余额,甚至盗取银行卡中的资金。
提醒:相关部门反诈骗中心提醒,市民在收到类似的相关链接时,务必要提高警惕。
案例二:“假同学”借钱却发来真语音
据了解,活跃在微信朋友圈的骗术,目前也在层层升级。2017年8月,银川市西夏区的李某突然收到了一个同学的微信消息,对方声称需要300元应急。为了打消他的戒备,对方还特意发送了一段语音,内容为“是我”,并且连发两次。听到确实是同学的声音,李某就准备转账给对方。恰在此时,同学刚好打来电话称,自己微信号“被黑了”,向他借钱的人其实是骗子。
套路:银川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原来,骗子先与李某的同学在微信上语音聊天,诱使其语音发出“是我”,又诱使其提供微信账号、密码,然后骗子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增强版微信”,转发语音并实施诈骗。
提醒:在微信和网络上遇到好友要求转账时,一定要电话核实,否则很容易就会被骗子套路。
当心朋友圈里这些“坑”
在微信朋友圈里,类似爱心筹款、拼团购物等消息越来越多,一些看似优惠的活动,有可能会盗走你的信息和钱财,在转发时一定要警惕。
朋友圈里的这些“坑”一定要警惕:
性格测试:其实这是一些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的微信登录泄露隐私。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等。
投票获奖: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
集赞换奖品: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朋友圈购物易惹纠纷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进行营销的微商越来越多,很多用户也通过微信进行交易。在一些维权纠纷中,最常见的就是消费者证据不足。
某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通过微信、QQ购物一定要谨慎小心,首先要确认卖家的真实信息。另外,消费者要避免直接汇款到个人账户,尽量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付款。交易时也应该保留好聊天记录、付款记录和卖家信息等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