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加大专项整治行动力度,有效净化肉类市场环境,让广大市民吃得更安心、更放心。”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蒋以宏,在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推进会上透露,截至目前,桂林市已检查肉类产品生产经营主体2771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40个,立案20起。
当天,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围绕近期在全市开展的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对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和部署。会上,各部门负责人就当前肉类产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和行动推进计划。
“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有少数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添加化学物质、使用违禁药品等手段,制造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的肉类产品。”蒋以宏介绍,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了一起使用工业松香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案。该案当事人明知工业松香被禁用,但为获取高额利润,仍违法使用工业松香对猪头皮、猪耳朵进行脱毛后销售。“各相关部门一定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蒋以宏说。
会议强调,要突出整治重点,紧盯养殖场、屠宰场、集中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以及肉类产品生产经营者等重点对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打击家畜使用“瘦肉精”、注水注药、加工病死畜禽及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为确保整治行动顺利推进,会议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强化行刑衔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合执法等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严厉打击,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明确部门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整治合力;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激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要严格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执法不力、监管不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