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社系统切实扛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相贯通,责任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相融合,抓在平时、落在细节、治在实处,推动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止11月底,办结国务院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2724条,实现平台新增线索处置率100%,为3200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4800余万元,欠薪人数、欠薪金额同比下降6.5%、8.2%,前三季度根治欠薪预警平台数据考核株洲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系统“治欠”,织密“责任网”。坚持“一盘棋”,着力构建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分而治之工作体系。落实属地主管。强化属地政府对根治欠薪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调度机制,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确保欠薪隐患“就地消化”,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行业监管。国资、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责任,规范本行业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及时督办因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拖欠工程款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线索,严防出现规模性欠薪。推动部门协管。人社部门落实“开工即监管”制度,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住建部门印发《株洲市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发改、财政部门严格执行《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和政府投资资金预算管理。
强化源头“防欠”,织密“隔离网”。坚持“齐步走”,着力夯实建设单位保障资金、施工单位规范管理工作基础。勤巡查。变“被动受理”为“主动督导”,依托人社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区县普查、市级抽查”两级联动工作机制,人社、住建等多部门协同实行一季度一巡查,以“大数据+铁脚板”全链条监管,打通维权“最先一公里”。广宣传。对新开工项目,首次上门即送达《关于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告知书》,告知工程项目方“做什么、怎么做”。日常执法巡查中,向施工企业和劳动者广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尊法守法、劳动者理性维权。今年共开展宣传51场,发放资料2.2万份。早处置。发现欠薪线索,书面交办属地政府和行业部门,对欠薪苗头“早发现、早处置”。今年来累计巡查工程项目395个,整改农民工工资专户86个,整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45个,补传按月发放工资记录851条,有效推动“清欠”向“防欠”转变。
强化依法“惩欠”,织密“联动网”。坚持“同发力”,着力打造多点发力、协调联动依法治理欠薪工作局面。抓实执法检查。组建根治欠薪工作专班,人社部门联合住建、交通、水利、发改等部门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深入在建项目建筑工地开展标准化管理行动、“安薪行动”、根治欠薪夏(冬)季攻坚行动、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32次。抓好线索清零。依托国务院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建立部门联动、上下贯通的应急处置机制,分类精准处置举报投诉线索,对负面欠薪舆情和重大欠薪问题,快速调查、妥善处理,今年来全市已办结国务院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2724条,线索处置率100%。抓严案件办理。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采取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等措施,综合运用行政处理、信用惩戒等手段,对欠薪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今年来公安部门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起,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