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文旅开创“信用监管、专项执法”新模式
神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以推进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为重点,探索打造“信用监管+专项执法”新模式,使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
一、主要内容
(一)强化专项整治,加大“信用+监管”执法力度
针对我市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先后组织了“安全大检查”“暑期整顿”“违规网络音乐整治”“旅游市场整治”和“部门联合检查”等专项行动,统一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要求,对我市文化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以及出版物市场、演出市场等领域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2022年9月,神木市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神木市幻城书店和教育书店擅自发行零售中小学教科书,执法人员依法对2家场所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停止违法行为,同时予以立案查处。并将2家场所及其经营者违法信息上传至信用平台,予以公布。通过这种“信用+执法”的监管模式,很好地根治了部分违规经营商户与执法部门“躲猫猫”、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不仅提高了执法部门的执法效率,强化了执法效果,也对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净化市场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专项整治与信用监管相结合,推动整治行动走深走实
推行文物保护“联合监管”,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与神木市人民检察院职能科室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中的监督职能作用,有力打击文物法人违法行为,有效解决了文物执法工作面临的困境,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治理“不合理低价游”,紧盯“价格关、合同关、购物关”,既深查旅游客源地的组团社,也排查旅游目的地的地接社,与信用监管相结合,推动整治行动走深走实。开展文化普法“四进”宣传活动,在全市文化市场工作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结合工作职责和行业特色做到精准普法、特色普法。开展了“文化普法进社区”“文化普法进校园”“文化普法进景区”“文化普法进企业”等宣传活动,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认同感,积极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执法普法工作新格局。
二、社会反响
我市推行的“信用监管+专项执法”新模式,建立健全了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了监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监管效果。当地旅游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监管模式保护了正规旅行社的正当利益,整治了市场乱象,打击了行业内的不良竞争行为,给正规旅游企业经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经验总结
(一)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我局通过经营状况、游客评价、诚信记录管理、诚信评价管理、激励与警示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进行专业评价。一方面向社会公布,便于消费者选择一些信誉好、体验度比较好的企业和产品,另一方面,我局开展的文旅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则以此为参考和依据,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对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估。对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授予“文明经营单位”称号;将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为“B”级以上(含“B”级)的经营者鼓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评级结果为“C”级的经营者实施特别关注;对评级结果为“D”级的经营者实施重点监督,并予以限期整改,不断促进行业自律。
(二)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提升信用监管效率
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应用,对接完成平台监管基础数据录入;建立随机抽查“两库一单”和“双随机、一公开”内部抽查与联合抽查工作计划,协调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实施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的联合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