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典型案例十】信用助企、利剑斩污 生态环境创新监管 新方式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11-02
打印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是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一体两面。为推行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榆林市生态环境局从建立完善环境信用分级规定和用好信用评价结果两个方面着手,让环境管理规范、环保贡献突出和信用良好的企业享受信用红利,对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积极探索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一、具体做法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榆林市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榆政环发〔2021〕163号)《关于开展环境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榆政环发〔2021〕182号)《2021年榆林市环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实施方案》(榆政环发〔2021〕185号)等文件,为实施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供了基本依据,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不断督促环境领域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守信,全面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推动全市环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评价指标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4类17项,以及适用“一票否决”的9种情形。“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如同一把“标尺”,即发挥了监督惩戒作用,也激励企业争做环保守法的典范,推动环境监管模式从传统的“以罚为主”向“正向引导”转变。
二、主要成效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于2021年6月15日开展了环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挑选了36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首次试点评价企业。
依托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和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为参考依据,对监管对象信用实施分级分类并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做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等级相结合。环境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积极利用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适当减少执法监察频次,或者使用无人机、在线监管手段,实现远程不打扰执法。同时在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许可事项、专项资金发放、科技项目立项、评优评奖活动中获得积极支持、优先安排,比如支持陕西恒源投资集团发电有限公司、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府谷县黄河集团龙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啤酒榆林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评选为生态环境绿色标杆企业。
环境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不但在生态环境领域里面临着加大污染源环境监管随机抽查频次,取消其在评优评奖活动中的参评资格,暂停各类生态环境专项资金补助等差别化监管措施,环保失信记录和环保信用评价结果还将作为重要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至信用信息平台,作为部门信用联合惩戒的依据。例如,某县油气开发企业因防治污染设施建设运行不规范、废弃物处理处置违反相关规定,被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多次行政处罚后,由县生态环境分局报请县政府组织县公安、生态环境、工贸、应急管理等部门于2021年7月14日对油气开发企业联合约谈。
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力增强了我市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自觉,同时为市生态环境局为全市监管对象“精准画像”提供了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快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创新和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同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